概念定义

预训练是大语言模型在海量无标注文本数据上通过自监督学习任务获得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的基础训练过程,为模型奠定通用语言知识基础。

详细解释

预训练是现代大语言模型开发的第一阶段,通过在数万亿token的文本数据上进行无监督学习,让模型掌握语言的统计规律、语法结构和世界知识。这个过程通常采用下一个token预测(Next Token Prediction)或掩码语言建模(Masked Language Modeling)等自监督任务,不需要人工标注数据。 2025年,预训练技术已进入”LLM 2.0时代”,从单纯追求模型规模转向”效率突破”和”应用场景重构”。现代预训练不仅处理文本,还包括图像、音频等多模态数据的统一训练。GPT-4.5支持200K token上下文窗口,Gemini 2.5更是达到100万token,大幅提升了模型的长文本处理能力。 预训练的计算成本极高,训练一个千亿参数模型需要数千张GPU运行数月,消耗数百万美元。因此,优化训练效率成为关键技术突破点。

工作原理

预训练工作流程图 预训练工作流程图

1. 数据准备阶段

  • 数据源收集:Common Crawl网页数据、维基百科、书籍、代码仓库等
  • 数据清洗:去重、语言识别、质量过滤、敏感内容移除
  • 分词处理:将文本转换为token序列,现代模型词表达15万+(Qwen 2: 151,642)

2. 训练目标设计

  • 自回归预测(GPT系列):根据前文预测下一个token
  • 掩码语言建模(BERT系列):预测被遮盖的token
  • 去噪自编码(T5系列):从损坏文本恢复原文

3. 优化技术栈

  • Flash Attention 3:通过分块计算减少内存访问,提升2-4倍训练速度
  • SeerAttention(2025):学习块级稀疏注意力,自适应激活重要区域
  • 3D并行:数据并行 + 模型并行 + 流水线并行
  • 混合精度训练:FP16/BF16计算,FP32主权重更新

4. 数据集演进

  • RedPajama-V2:30万亿token,包含40+质量标注
  • FineWeb(2024):15万亿token,使用教育内容分类器筛选
  • QuaDMix(字节跳动2025):统一质量与多样性的数据选择框架

实际应用

主流预训练数据集对比

数据集规模特点发布时间
RedPajama-V230万亿token40+质量标注,5种语言2024
FineWeb15万亿token教育内容优化2024
FineWeb-Edu1.3-5.4万亿高质量教育内容2024
The Pile825GB学术论文丰富2020

预训练规模趋势

  • 2023年:GPT-4预估使用13万亿token
  • 2024年:Llama 3 70B训练15万亿token(远超Chinchilla定律建议的1.5万亿)
  • 2025年:中国开源模型Kimi K2达到1T总参数,使用Muon优化器训练

效率优化成果

  • 上海AI实验室8位量化技术:推理速度提升2.7倍,精度保持96%
  • 智谱AI的MoE架构优化:参数利用率提升15%
  • ByteDance QuaDMix:系统平衡质量与多样性,提升下游任务表现

相关概念

延伸阅读